第一车识 汽车导购 普通人买车,如何选择更安全的车?这5个办法请牢记,助你避大坑(选车安全性高都需要什么配置)

普通人买车,如何选择更安全的车?这5个办法请牢记,助你避大坑(选车安全性高都需要什么配置)

还没到春天的时候,我去川西自驾游了一圈儿,在路上因为积冰积雪,看到了不少“绝望冰壶”。 这一路,开车都心惊胆战…

还没到春天的时候,我去川西自驾游了一圈儿,在路上因为积冰积雪,看到了不少“绝望冰壶”。

这一路,开车都心惊胆战地,生怕把自己交代在了那里,出去自驾玩嘛,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。

其实,相信不少朋友在出门的时候,都非常地在意安全性。

咱们今天先不说如何更安全地驾驶、更安全的用车,就来聊聊在最开始的买车环节中,如何选择到一台安全性更高的车型?

为此,我们特意统计了5个要点,以供大家参考。

方法一:查看碰撞测试成绩,是最直接的方法

目前,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,基本上都有针对车辆的安全标准,也都会相应地展开碰撞测试。

在国内,消费者主要可以参考的碰撞测试有两种,分别是中汽研的C-NCAP和中保研的C-IASI。

其中,C-NCAP碰撞测试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,验证车辆被动安全性(可理解为结实程度、在碰撞中对车内乘员的保护程度)的项目分别为:50Kph正面100%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、64Kp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和50Kph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。

在购买新车的时候,消费者如果是参考C-NCAP碰撞测试成绩的话,应该尽可能规避四星及以下成绩的车型。

例如在最近的C-NCAP测试中,创维EV6就只获得了“一星级”的评价,而这也创下了C-NCAP碰撞测试成绩的最低纪录,在购买新车的时候,应该尽可能去规避这种:“低星车型”。

除了C-NCAP之外,由中保研牵头的C-IASI碰撞测试也有足够的参考价值。

相比起C-NCAP碰撞测试而言,C-IASI碰撞测试的安全项目,参考了美国的IIHS规程,整体要更加全面一些。例如在车内乘员保护测试中,引入了更为严苛的正面25%偏置碰撞试验、车顶强度测试等。

如果参考C-IASI碰撞成绩的话,要更加复杂一些。

比如C-NCAP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看车辆的成绩是不是五星。而C-IASI,要看每一个细分项目,是否都达到了A(良好)或者G(优秀)的成绩。

一般来说,一台安全性足够良好的车型,会在正面、侧面和车顶等多个项目中,获得A或者G的成绩。

另外需要一说的是,在C-IASI碰撞测试中,还有“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”的测试。

一般来说,这一项目对车辆的安全性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参考作用,仅仅是针对车辆的维修经济性做一个评价,对保险公司来说比较有参考意义。

而且,大部分车型在此项目中,都会获得M(一般)或者P(较差)的评价。

当然,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进口车型的话,那么除了国内的C-NCAP和C-IASI碰撞测试可以参考之外,还可以去搜索美国IIHS、欧洲E-NCAP等碰撞测试的结果。其中,IIHS碰撞测试有着相当高的含金量,一辆进口车若是获得了IIHS的Top Safety Pick+奖项,那么这辆车的安全性就足够到位了。

方法二:结合车辆钢材用料,也是判断安全性的好方法

在碰撞测试中,都是在试验场地营造出的理想环境,而在现实的道路中,环境会比试验场地更加复杂。

所以,参考碰撞成绩,只是消费者在购车时,评判车辆安全性的第一步。至于更为进阶的判断方法,是查看车辆白车身的结构合理性与用料水准。

在以前,不少朋友觉得大众要比日系车安全,其判断的原因,在于大众车的外壳钣金更厚实、前后防撞梁的材质更硬。

其实,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,这绝对算一个“谬误”。

如果剖析一辆车的整体车身结构,我们会发现,车辆在发生事故的时候,最核心的保障,在于白车身结构,也就是现在很多车型都采用的“笼式车身”。

至于表面的钣金,只能算是一层蒙皮/覆盖件,而前后防撞梁也只是在低速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,并不能直观地反应车辆的安全性。

最核心的点,在于车辆的纵梁、横梁、A柱、B柱等受力部位的硬度。因此,在这些关键的受力位置上,车企一般会用高强度、超高强度钢材或者铝合金、碳纤维等材料。而且这些材料的屈服强度,根据车型的不同,一般都在500Mpa到1600MPa之间。

在购买家用车的时候,最好先去查一查A、B柱位置钢材的强度数据。一般来说,十多万的家用车,A、B柱钢材的屈服强度在1500Mpa左右,就能较好地保障被动安全性了。而至于沃尔沃这些豪华品牌,其A、B柱位置由于采用了硼钢材质,屈服强度甚至可以达到1800Mpa,能更提供较好的被动安全保障。

另外,车辆在碰撞过程中,安全性其实也和车辆自身的重量息息相关。

例如在重车与轻车的碰撞过程中,力的传导路径,会是从大车传递到小车上,而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物理规律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台奔驰GLS与一台五菱宏光MINI EV发生碰撞,即便是宏光MINI EV用的材料再坚硬,那受伤更重的也会是小车。

当然,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,也不能光看车辆的自重。更大的重量、更科学的结构、更坚硬的白车身构造,才能带来更安全的表现。例如沃尔沃虽然整体都比较安全,但安全性最出色的车型,还是其体量最大的XC90。

方法三:从被动安全层面出发看设计

在车辆的被动安全保障系统中,除了车辆结构性的钢材、白车身设计外,其内部的被动安全配置,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环。而在被动安全配置中,包含了安全带、安全气囊/气帘、ABS防抱死系统、ESP/ESC稳定系统等。那么,在购车的时候,应该如何选择这些被动安全配置呢?

首先,安全气囊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
气囊嘛,自然是越多越好。所以我建议,在同样的预算下,应该优先考虑气囊更多的车型配置。比如同一款车,在10万元的售价之下有两种配置:一个配置版本是六气囊,但是没有车联网功能;而另一个配置是四气囊,但是有车联网功能。此时,建议大家选六气囊的版本,因为气囊这一配置,大概率是大家一直都看不见的,但在危急关头,却能保命的。

另外,一辆车有了安全气囊,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。在驾驶和乘坐车辆的时候,不论前后排的哪一个位置,都应该正确地系好安全带,特别是后排!至于原因,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后排不系安全带,在发生事故时把前排乘客挤压成重伤,甚至是后排乘客直接飞出去的例子……

最后,在被动安全配置中,还有ABS、ESP这样的电子安全功能。

ABS不用多说,现在都是强制配备的,它可以在急刹车的时候,防止车轮抱死,让驾驶者仍然可以对车辆进行转向的操控。

而ESP等稳定系统,可以分配扭矩,避免车辆因为驱动轮扭矩输出过大而导致的失去抓地力的现象。需要注意的是,ESP这个配置虽好,但却不是万能的。例如在雨天,如果驾驶者大幅度转向,车轮仍然会失去抓地力,造成甩尾、推头等问题,仍然需要驾驶者在驾驶的过程中多多注意。

方法四:从主动安全性层面出发聊配置

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进步,越来越多的新车,开始配备包含AEB主动刹车、BMS盲区监测、LKA车道偏离辅助等功能在内的主动安全系统。在购车时,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配置,消费者该怎么选?

首先,这些主动安全配置,依然是越多越好。

但是在这些配置中,我们也得分一个先后缓急。

AEB主动刹车/前方碰撞预警功能,是优先级最高的一类。这一功能可以对前方车辆、行人进行判断,在快要发生碰撞的时候及时提醒驾驶者,并且有的车型还可以主动介入,避免事故发生。所以,这一功能,是相当有用的。

而盲区监测功能,则可以帮助驾驶者监测侧后方盲区内的车辆,在高速变道等场景下,为驾驶者提供一个辅助性的参考;至于车道偏离预警和车道保持功能,对安全性的辅助意义并不是特别地大,它主要是为驾驶者在长时间高速行驶时起到一个辅助作用,避免因为走神而导致的车道位置偏离。

另外,现在很多新车,也提供了倒车车侧盲区预警、开门提醒等主动安全功能。

这些功能主要是在低速场景下,为车内的驾驶者和乘客提供辅助作用,属于是锦上添花的一些配置,如果消费者预算比较充足的话,也可以考虑这些配置。

方法五:这些细节处的安全性,也不能忽视掉

不少朋友在购车的时候,前面提到的安全元素都不会忽略,但是一些细节的地方,就不是那么在意了。接下来,我们最后再来看一看,车辆还有哪些细节的安全性,是值得我们注意的。

首先,便是人机工程学的设计。

现在越来越多的车,为了追求科技感,都采用了全触控液晶屏、无按键化的内饰设计。其实对于老一些的驾驶者来说,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很实用,也不是太安全。

例如在驾驶途中,需要控制空调、风挡除雾等功能,大部分驾驶者,都习惯用按键进行盲操作。

此时,通过触控操作的话,难免会分神,影响驾驶安全。

另外,如果使用语音控制的话,一些车型的语音识别率不够高,驾驶者还是要通过屏幕进行操作,而这时候也难免影响驾驶。

所以在购车的时候,内饰的科技感氛围固然重要,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,必要的实体按键还是要考虑的。

除了人机工程需要考虑到之外,车辆配备的轮胎也需要大家注意一下。

一些车企,虽然会给很好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和高强度的材料,但是为了节省成本,往往会在原厂轮胎这些地方做减法。在购车时,大家多关注关注原厂轮胎的速度级别、耐磨指数和牵引性能指数。

一般来说,一台合格的家用车,牵引性能需要达到A或者AA的等级,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打滑的问题。如果原装轮胎各项指标都比较差的话,那么建议在买车后,尽早更换等级更高一些的轮胎。

结束语

整体来说,判断汽车的安全性,是比较复杂的。在本期,我们针对汽车的碰撞测试成绩、钢材用料水平、主被动安全配置等方面,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,也相信大家在购车的时候,心中也大概有个底了。

当然,买到一台各方面都比较安全的车,也不是万事大吉了。想要真正更安全地驾驶,还需要驾驶者脑海里随时绷紧一根弦,守法遵规,不断精进驾驶技术,方能安全行万里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第一车识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iyicheshi.com/281773.html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519913037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返回顶部